經典(一)

經典(一)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原文

「經典」.就是經典.經典之本身並不是「道」.它是別人之經驗。聰明人知道:

要在別人之經驗裡.找到自己之智慧。
要在自己之智慧裡.開發自己之經驗。

經典.它是由有智慧之人開發出來者。一個人一生之中.只有在別人之經驗裡執著.那是後知並不一定能後覺。聰明人知道:

要在別人之經典裡.而能體驗出別人之經驗。
要在屬於自己之經驗裡.說出屬於自己之道理與方法.而讓人人都能親自由內在印證出來.屬於自己之經驗.那才是屬於自己智慧之表現。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到永遠屬於自己解脫之經典。

淺化

編輯:淺化小組

前言

白陽老人令我們先將此篇文章放上網站,因為這篇文章雖然文意淺白,但內裡涵蘊甚深。我們延用上一篇《心靈與科學》的淺化格式,在此文章之前加註前言,讓讀者能更容易明白文章大意。

在《經典》的最後,白陽老人提點出全文主旨,現錄於下:『我們修大道.不是只從別人之經典中.去找心靈短暫歸屬的喜悅為滿足.因為那是如同望梅止渴.而是得不到究竟的。我們修大道.不是只從死坐中求其靜.去找性靈瞬間如歸故鄉的感受為究竟.因為那是你自己開啟你自己之幻象.那並不是真正地解脫之門。』

什麼是「經典」?它可能是一部先賢的著作,也可能是一句聖人的話語。這些語言、文字或者畫面,傳遞到我們內心之時,可能與我們產生共鳴、發生感動,從而使我們樂於倣效。白陽老人提點我們,別人的智慧是從他們各自的經驗裡慢慢體悟而萌生,如果我們拿別人的智慧當成自己的智慧,那並不能夠讓我們到達別人所抵達的彼岸,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我們與別人走的路並不相同,我們並不能全然體悟別人的體悟,同樣的,我們亦不可能以他人的體悟來修行。如果修行有所謂的標準流程,那麼豈非人人都已與整體相契合一?

沈浸在過往聖賢的經典裡,彷彿有已歸故鄉的喜悅與滿足,但是那些始終不是你的經驗,也並非你的智慧。白陽老人因此寫了《經典》此文,破除我們對「經典」的執著,使每個人能回頭來反省自身,從「外求」轉而為「內修」,那才是屬於自己真正解脫的經典。

由於原文十分淺白,我們將會側重在引申文義的部分。

本文

經典,是前賢們走出的路的紀錄,在他們途經之路上,有艱辛危險,也有桃源美景,有他們思想與哲理的總結。當我們觀看經典,便如同在腦海裡循著他人之足跡遊歷他人的風景。

聰明的人明白自己是在觀看他人的風景,他們從前賢們的紀錄裡,明白哪些路是死路,哪些路上有甘甜的泉水,他們也可能進一步體悟到:

「這位前賢的個性與脾氣,導致他選擇了這條路,但是這並非就是唯一的路。」
「可能當時的時代背景,他必須要用這樣的說法來教導世人,但是其實也還有別種方式。」

在聰明人的思索中,他們從別人走過的路裡,又開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並且在自己的路上,慢慢行走出自己的風景。

一個人一生之中,如果無法走出自己的路,他們可能終其一生,都在別人走過的路上打轉。每個人走出的路,都是彎彎折折、曲曲繞繞,但是只要能走出去,那麼這條路,就是坦途;但是這條人生之路,是無法被重覆的。就算循著他人之起點開始走,也無法走出他人之人生,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他人的終點也不會是你的終點。

是以,聰明的人會從先賢的經典裡,思索先賢走出一條路時他的體會,由此開闢出自己人生的路徑。並且在人生的經歷中,也能夠向其它人說出自己走路的心得與體悟,這些體悟有共通性,這些智慧可以與他人分享,可以讓人們都能理解與實踐,但不會使人執著在他走過的路上無法自拔,進而能使人們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這才是一個聰明人的智慧表現。也只有如此,才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解脫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