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老子經驗修無為大道二之(二)

借老子經驗修無為大道二之(二)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原文

作者:白陽老人


△中華文化。生命肇始。歷史久遠。五千餘年。思想獨特。天文地理。無不含蘊。聞名於世。盤古開天。伏羲一畫。無無有有。萬緣萬物。無不有賴。一畫穹源。

△神農醫道。黃帝建國。倉頡造字。大禹治水。從古至今。無不為然。不僅表現。上古先民。一本萬殊。萬殊一本。啟發智慧。藉一瞭然。相界起源。本一開天。遵守時序。耕作收藏。世世代代。奔騰不息。悠悠悠乎。而至戰國。百家爭鳴。關涉自然。社會人生。各種學說。則無不然。雨後春筍。

△老子無為。效法天地。本著無為。而無不為。相界而言。繼承化源。無為應世。而亦深感。文化精髓。未盡所隱。故用「道」字。涵蓋無穹。生化不息。虛玄深奧。言大無外。指小無內。假有明無。以啟民智。開發本然。打開素慧。肇始生元。它是「能量」。假借相界。萬象萬物。虛幻變易。導引教化。以開民困。


淺化

編輯:淺化小組


細推中華文化的歷史,以今日考古分期而論,可上溯自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與黑陶文化;若以文字紀事來作為文明的肇始,則至今已約五千餘年。中華文化是華夏地區各部族文化的統稱,範疇十分廣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而及萬物,傳衍至今尤為後世所重。


在神話裡,盤古氏開天闢地是華夏地區創世的象徵,它代表先祖已經能從直立的身體去感受自身與天地的關係,因此有「頂天立地」的思維,並將天地與人身結合在一起,而有「整體」概念的呈現。伏羲氏則是在結繩紀事的時代,將圓圈開口理直,創造出「一」的概念,其中包含的哲理不僅只有紀數的意義而已。當「整體」斷開成兩端,「相對」的概念開始浮現;在相對裡,「無」與「有」運化不息,而天地、自然、萬物的生成變化也就可以由此推之。是以從「一」開始,先民往上追溯相對世界的起源,開發出「形而上」的哲學思想,並將哲理落於實用,通過他們自身生活的經驗,發展出「形而下」的實際理論與行動,這樣的體用架構已經具備後來「道」的雛型。


自伏羲氏以降,歷代有德有慧者,無不從這「一」畫裡受益良多,他們面對各自不同的生存時空、面對各自不同的生活難題,激盪出更多可貴的智慧:神農氏觀察人與自然的變化開創醫理,黃帝依天地自然的道理建國治民,倉頡觀察自然界萬物的生態以造字,大禹循川澤大地的走向而治水──但看遠古體察到自然之至理者,無不以之作為行事的依歸,他們的作為不僅表現先民對「整體」的細微觀察,更由之發展出各種經世致用的學說而讓後人受惠。這些從本體衍生出的萬千變化,並沒有因此脫離本體的精神,上古智者以這樣的身教與言教來啟迪世人,讓世人也都能藉由對「一」這概念的探索,而開發出天賦所具的素慧,並由之創造出各自的生活智能。


自古以來,華夏地區的人民都遵從大自然無聲的教誨,順應自然的時序,播種、耕作、收穫、儲藏,他們將生命與自然融合在一起,世世代代綿延不息,創造出豐富燦爛的華夏文明。從遠古至周朝,這樣的體用架構從來沒有斷絕過,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更在此基礎上,提出各自對大自然、社會體系、人生嚮往等種種思想,形成多彩多姿的學說門派。


老子他效法天地犧牲、奉獻、成全的無私至德,以「無為」思想作為他運作萬事萬物的原則。對這相對世界而言,老子他是回復了自身來自根源能量的特性,也就是繼承了根源能量運化天地萬物的精神,他藉由自身對「無為」精神的實踐,來讓世人可以對整體的運作多幾分了解。老子他也深感過去有德有慧的智者,並未把這由「一」開始的體用架構統合為完整的哲學思想,所以借用「道」這個字來統合「形而上」與「形而下」的觀念與學說,並將之教導給世人。在老子留傳後世的文字裡,我們可以看到老子所言的「道」,它的範圍大到可含括宇宙而至宇宙未生之前,再沒有比它更大的事物;它又小到可以代表事物間最細微不可覺察的部分,再沒有比它更小的事物。老子藉由這些有形有象、可指可名的描述,讓世人能夠了解、把握到不可指不可名的那個無形無象的萬物本源,他開闊了世人的思維、啟發世人的智慧,讓我們可以藉由內在的拓展,復原天賦本具的智能,喚醒自身來自根源處、也與根源相同的能量特性。


而事實上,在這不斷變遷的世界裡,衍生我們的本源能量正一刻不止息地藉由世上所有事物:它們存在的短暫、變化的無常,來告訴我們、啟迪我們,不斷拓寬我們的思維,回復我們靈性本具的能力,讓我們不再因在相對世界的生活而造成自我與整體之間的隔閡與阻礙。


(待續)